数字化加速度下关于组织的 10 个改变
2020 年新冠疫情之后,数字化已经按下了快进键。今天很多组织在讨论数字化转型,每个⼈也都认同我们必须在数字技术背景环境下⽣活、学习、交流。
⼀⽅⾯,数字技术带来诸多创新,商业模式的创新、产品和服务创新,给顾客带来很多新价值体验;另⼀⽅⾯,⼤家还是会有很多的不适应,⼤多数⼈们更习惯线下的⼯作⽅式。
谈起数字化转型,⼤家都感觉很艰难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作为管理研究学者,我和团队⼀直致⼒于寻找数字技术创新背后的管理新规律。
1
“数字穿透”
让组织获得更大的价值空间
2017 年我和廖建⽂⽼师⼀起研究发现,数字技术对组织战略影响巨⼤。我们发现,数字化技术帮助组织构建了打造新顾客价值空间的能⼒。
传统时代,组织在原有⾏业领域⾥,因为市场早已供⼤于求,差不多⼤ 家都在红海中。当数字技术来了,组织就有可能不断的突破⾏业壁垒,会出现新产业组合,像新零售,会出现跨领域的,像各种知识付费新物种、直播带货等。组织必须拥有很重要的能⼒就是“数字穿透”。
“数字穿透”技术⽀撑组织从原有供⼤于求的领域⾛到跨领域⾥,从⽽获得新的顾客价值空间,实现了组织创造顾客价值的加速度。
新兴的数字企业,⼤家称为独⻆兽的,以指数级增⻓,就是借助了数字技术,让组织加速转换到新顾客价值空间来。“数字穿透”技术还帮助组织内外部产⽣协同效应,让更多的员⼯接触顾客、彼此系统、协同共⽣伙伴,共同参与到顾客价值创造的活动中来。
2
“技术穿透”
让组织不再分前台、后台
传统时代,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⾥说,产⽣顾客价值的活动是基本活动,帮助基本活动产⽣的叫做⽀持性活动,因为他没有办法直接产⽣顾客价值。所以⼈们习惯在组织⾥边讲⽀持活动就是后台,前台就是直接产⽣顾客价值创造的,后台服务于前台。
在数字技术背景之下,组织所有的活动都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:
原来的基本活动本来就是直接给顾客创造价值的(我们称之为价值活动);
⽽原来的⽀持性活动(我们称之为叫运营活动),也可以给顾客创造价值的;
在价值⽹上,组织完全可以跟产业伙伴之间去做价值创造(我们称之为产业活动),也是可以给顾客创造价值。
所以,数字化时代,组织不再分前台、后台。
3
组织管理步入“激活-赋能式”
数字化带来巨变 ,最⼤的变化是“⼈变了”。
⽇常⽣活中⼤家的体会很深,⼈交往的⽅式变了,在线交流更普遍;⼈获取信息的来源变了,更⼤的信息来源是在线;管理最主要的对象是⼈,⼈变了,跟⼈相关的管理要素都跟着变了,管理就必然要跟着变:
⾸先,⼈所在的⼯作场景变了;
第⼆,⼈所在的组织形式变了;
第三,⼈所参与的业务和信息传递⽅式也变了;
第四,绩效评价的模式也变了。
所以,企业价值贡献⽅式、可持续发展⽅式,必然就都变了。
数字化带来的不确定性,成为组织⾯对的常态。组织能否取得绩效,不仅仅关乎内部,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,这就⾼度依赖组织成员的创造⼒。组织处在⽆限链接中,⼈机共⽣越来越多渗透到组织中。
新⽣代员⼯的出现、个体价值崛起、强个体跟组织之间关系的改变,打造驾驭不确定性的强⼤组织⼒,成为组织管理的核⼼⽬标。这就要求组织管理必须步⼊新模式,我们定义它为“激活-赋能式”。
4
“管理者无我”才能激活组织
很多管理者特别喜欢以控制-命令式来做组织管理,因为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之下,管理者⾃⼰很有权威性。
随着⼈在组织中价值贡献的变化、顾客对组织要求的变化,组织管理模式转向服务-指导式,管理者通过服务和指导帮助下属实现绩效,组织成员成⻓让管理者充满成就感。
今天我们已经来到数字化时代,管理者的权威性在下降,管理者要以组织成员为中⼼,不能把⾃⼰看得太重要。激活赋能别⼈成⻓才是管理者最主要的⽬标。
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化,组织发展的速度、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要求,对管理者⾃我变⾰的要求越来越⾼。
对管理者来说,控制-命令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背后是权威性;服务-指导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背后是成就感;激活-赋能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背后是则是⽆我利他。
数字化转型⾸先是对管理者的挑战,只有管理者做到⽆组织才可能转换管理模式, 才能实现⼈⼒资源管理创新、实现激活组织⼒的⽬标。
5
工作者取得成效的方式已改变
传统时代,⼯作成效⾸先依赖个⼈的能⼒和意愿,然后在组织中明确岗位分⼯、明确具体任务。个体习惯去理解组织给他规划的关键⾏为,在岗位上完成组织交給的具体任务。
我们会发现,个体取得⼯作成效的前提是岗位是固定的,组织对这个岗位的规划、要求也⽐较明确。如果个体可以胜任,把⼯作任务完成了,就取得了⼯作成效。传统时代,⼯作者的能⼒和意愿对取得⼯作成效最重要。
来到数字化时代,我们会发现,⼯作成效的影响因素,不再是企业⾃⼰的计划和规划的岗位。⼯作成效⾸先取决于⼯作者本身的创造⼒,其次取决于⼯作者能否跟别⼈协同⼯作;任务完成的质量,更⼤程度上是取决于⼯作者和利益相关者,包括同事、顾客、共⽣伙伴之间能否互动,从⽽找到三个新的价值空间。
传统时代,组织要打造⼯作者的执⾏⼒。⽽数字化时代,⼯作者取得成效的关键,是依靠个体的创造⼒、协同他⼈⼯作的协作⼒、还有能不能理解变化和顾客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洞察⼒。所以,组织更需要⼯作者的创造⼒、协作⼒、洞察⼒。
传统时代和数字化时代,影响⼯作者成效的三个核⼼因素,内涵变化⻅下表:
6
工作者亟需系统更新认知框架
传统时代,⼯作者认知框架中,为顾客创造价值是⼯作任务的分解。
从⼈的视⻆上看,组织会給个体⼯作任务规划,按照规划去招聘、去培训胜任⼒、绩效考核,然后付给薪酬和福利。组织需要保护与个体之间的关系,称其为劳动关系。组织与⼯作者之间,组织与顾客价值之间,其实就是⼯作任务的分派。
来到数字化时代,组织与顾客之间、与员⼯之间,不再是⼯作任务分派,实际上是数字化的⼯作者和数字化的企业,如何去共同创造⼀个数字化的顾客价值。
所以不再是⼯作任务分派,更强调的就是共同的价值⽬标。然后组织赋能⼯作者创造价值,最后再根据价值创造给予评价和分配。所以,彼此连接不是简单的劳动关系或者薪酬与福利,⽽是⼀个价值共⽣与共享关系。
⼯作者认知框架如果没有升级为新认知系统,⼯作者是不会取得⼯作成效的。
7
组织需要构建数字化工作方式
有⼀段时间⼤家常常讲“组织中台”,组织如果没有构建数字化⼯作⽅式,这些时髦的词恐怕并没意义。商业的价值活动已经发⽣根本性变化,这就意味着组织必须得有⼀种全新的⼯作⽅式,去实现创造价值的加速度,让组织从旧的价值空间到新的价值空间当中。
这种全新的⼯作⽅式,我们定义它为数字⼯作⽅式,本质上它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组织⼒,决定了组织战略实现速度和质量。
通过研究发现,实际上⾮常多的管理者,根本难点就是不适应数字化⼯作⽅式。这些管理者特别在意组织给⾃⼰什么岗位、给⾃⼰什么⻆⾊,给⾃⼰什么样的资源,⾃⼰要管多少⼈。
在数字化⼯作⽅式中,管理者应该更关⼼⾃⼰有什么样的赋能和资源、⾃⼰怎样得到信任和授权,去做创新产⽣更多新的价值。应该更关⼼⾃⼰能不能跟更多⼈合作,这与以前完全不同的。
在传统的⼯作⽅式当中,个体有固定的⻆⾊、固定的路径,然后去承担明确的任务。
在数字⼯作⽅式中,每个⼯作者都是价值共创者,是对⼯作⽬标共同管理的领导者,存在的意义是能不断产出新的结果、创造更⼤价值,这是数字化时代底层逻辑的变化。
在传统⼯作⽅式与数字化⼯作⽅式中,⼯作者的内涵是完全不同,详⻅下表:
8
数字化工作方式的四个新要素
传统的组织管理离不开三个要素打造,分别是团队、领导⼒、个体。同样,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也离不开团队、领导⼒和个体的打造,我们⼀⼀对应,定义为:敏捷团队、数字领导⼒、数字个体。
数字化时代的全新价值空间,是在技术穿透的条件下协同创造的,所以“数字⼯作系统(应⽤软件)”就成为组织的必选项,是组织最重要的数字资产。
实现数字化⼯作⽅式,需要四个要素,分别是:数字化⼯作系统(软件)、敏捷团队、数字领导⼒、数字个体。
组织成员通过数字⼯作系统(应⽤软件),与组织内外的伙伴互动、产⽣线上线下融合的⾼效⾏动,实现价值连接、协同、创造和分享契约,我们定义其为“敏捷团队”。传统时代,⼯作⽬标由管理者分配。数字化时代,敏捷团队成员共同承诺⽬标。
传统时代,领导⼒指激励追随的能⼒,团队成员依赖领导者分配任务,数字领导⼒则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主动协同、主动⾃我管理。
⼯作者通过数字⼯作系统(应⽤软件)的赋能,实现从个体到数字个体的转变,融合线上线下场景,创造更多的新价值;数字个体的思维模式需要彻底改变,不能再强调“分⼯”,⽽应以共⽣为理念。
我们发现,数字⼯作系统(应⽤软件)是帮助组织建⽴敏捷团队、赋能数字个体、升级数字领导⼒的必要保障。但组织的真正挑战并不是技术,⽽是组织成员认知升级的⾏动、和重建组织运作机制的能⼒和⾏动。
数字⼯作⽅式的核⼼是智能协同,让⼈更有价值、更有成效。
9
组织亟待重塑人力资源管理
⼈⼒资源的最早阶段,叫做⼈事管理。⼈事管理的⽬的是怎么让劳⼯稳定、提升个体效果。在组织结构上,⽐较典型的就是⼈事部和⾏政部。
随着⼈对⾃身认知的提升,开始出现⼈⼒资源管理,⼈是社会⼈,不只 是机器或者经济⼯具。⼈⼒资源管理开始专业化,⽬的是寻找和激发员⼯更⼤的可能性。这阶段的核⼼观点是“⼈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”。也正因此,激活⼈就出现了瓶颈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⼈更多展现出复杂性的⼀⾯,并且有⾃我实现的诉求。⾯对具有复杂性和⾃我实现属性的⼈,组织就要通过⼈⼒资源管理的⼿段,让⼈和组织战略⽬标之间达成共识,同时也让⼈更有机会去⾃我实现。这阶段组织发展的难题,就在于如何在组织和⼈之间寻求共同的成⻓空间。
今天到了战略性⼈⼒资源管理阶段,⼈⼒资源管理遇到巨⼤挑战、复杂性更多。我们发现,⼈⼒资源领域发⽣了三个根本性的变化:
第⼀、⼈才的⽣态发⽣了根本性变化。新⽣代员⼯已成为主体,他们数字体验丰富,称之为叫数字原住⺠;机器⼈、⼈⼯智能步⼊职场,他们全部或部分替代了⼈类的⼯作。
第⼆、员⼯⾃⼰的价值定位也变得很复杂。在新的组织秩序下,特别是年轻⼈,他们可能不简单的是为了赚钱,对于获取意义和使命感这些有更⾼的欲望。个⼈与组织内部、客户、组织外部之间,关系会被重塑。
第三、亟需重塑⼈⼒资源管理:数字化时代,组织活动的核⼼就是个⼈、组织、客户之间的关系被重塑,彼此之间更多的形成⼀种协同共⽣关系。所以亟需重塑⼈⼒资源管理,让⼈⼒资源管理能赋能个体、团队与组织、激活各个主体协同创新,发挥集体智慧。
如果⼈⼒资源管理不能激活各主体,让他们彼此协同价值创新、发挥集体的智慧,⼈⼒资源管理就成了组织战略实现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。这正是⼈⼒资源管理今天⾯临的巨⼤挑战。
传统时代,⼈⼒资源管理提出以⼈为本,基本逻辑是以实现组织⽬标为核⼼。数字化时代,需要怎样的⼈⼒资源管理,才能真正能激活⼈的价值和成效呢?这是我们研究的⽅向。
尤⾥奇曾提出,⼈⼒资源管理在组织当中担任了四个重要的⻆⾊,分别是战略合作伙伴、效率专家,员⼯的⽀持者、变⾰的推动者。我们围绕这四个⻆⾊展开研究,惊讶的发现,数字技术之下,⼈⼒资源管理的四个管理职责都有⾮常⼤的变化:
数字化时代组织有多主体性,包括个体、组织、顾客、产业伙伴、共⽣伙伴,⼈⼒资源管理只有⾯对多主体,组织才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共⽣价值。⼈⼒资源管理必须要有战略导向、还要能真正多维赋能管理、同时要建⽴契约链接的机制,促进多主体之间产⽣合作协同,转向以价值贡献来做评价/分享的分配机制。
以华为为例,我们来理解⼈⼒资源管理协同组织战略的重要性。
华为第⼀个阶段的战略是活下去,那时候⼈⼒资源就是⼈事管理和有效招聘,找到奋⽃者、活下去。
华为第⼆个阶段已经有能⼒,战略升级为增⻓规范。因为要增⻓和规范,所以⼈⼒资源管理就开始要打造系统来⽀撑。
华为第三阶段战略定位在全球化和超越,⼈⼒资源管理就要搭建全球的⼈⼒资源体系。
现在的华为战略是引领、是超越⾃我。所以华为⼈⼒资源管理在三⽀柱探索当中,⼈⼒资源管理得有能⼒成为业务伙伴,要有⼈⼒资源专家中⼼,要把⼈⼒资源的共享服务中⼼搭建起来。
以下是北⼤国发院研究团队和⾦蝶软件联合调查报告的摘要,给⼤家提供⼀些⼈⼒资源管理重塑的⽅向:
调查显示,⼈⼒资源管理中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战略性⼯作前三项是:
1) 提升⼈⼒资源参与战略的规划⽔平
2) 提升组织数字化运营及设计的⽔平
3) 赋能员⼯、为员⼯提供⾼价值的创造性⼯作
调查显示,数字技术出现,⼈⼒资源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:
1) 在有效应⽤⼈⼯智能或机器过程中,员⼯需要具备的技能(82%)
2) ⼈、机器智能技术的搭配⽅式(73%)
3) 组织内何种任务和活动可⾃动化(62%)
4) 选择应⽤何种技术(41%)
调查显示,新技术出现,员⼯所具备的重点技能发⽣了很⼤变化:
1) 技术技能占 72.4%
2) 社交技能占 69.6%
3) 认知技能占 69.4%
4) 感知技能占 60.6%
5) 精神运动能⼒占 49.8%
6) 技⼯技能占 38.2%
7) 体能 30.6%。
10
OKRE
目标与关键结果及赋能法
传统时代的组织经营环境相对是稳定的,绩效⽬标是明确的,任务也是明确的,KPI 管理⽅法是有效的绩效考核⽅法。但在数字化时代,充满不确定性,绩效考核就开始转⽤ OKR 管理⽅法,它更关注如何实现⽬标,如何衡量关键结果,优势是让组织更聚焦、更加时刻响应外部变化。
OKR 管理⽅法最⼤的优势就是可以跟外部环境互动、确保员⼯共同⼯作、集中精⼒在具体⽬标上,并可衡量其精准贡献。
OKR 被很多⾏业领先采⽤,成为⾯对不确定性的绩效管理⽅法。我们发现,如果仅仅讨论 OKR ,还不太容易实现,我们就给了⼀个帮助,叫做‘OKRE,⽬标与关键结果及赋能法’。
OKRE 强调通过对个体和团队进⾏赋能,来实现关键⽬标和结果。OKRE 有四个核⼼特点:
1) 关注个体需求成⻓或⽬标、组织⽬标之间的融合,构建融合的⽬标价值体系;
2) 明确关键结果和⽬标实现路径或结构体系;
3) 关注数字技术框架⽀持与组织结构⽀撑;
4) 关注外部环境调整,OKRE 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⾏调整。
相⽐ OKR 管理⽅法,OKRE 多了赋能实现的路径,⽤⽣态共享的平台、⽣态业务伙伴、战略指导委员会、或者整合服务中⼼,就可以从多种⻆度去做赋能。
OKRE 管理⽅法,能更好的帮助⼈⼒资源管理回归本质,即做好⼈与组织的价值经营。(本文完)